海外手机市场需慎重 出口回暖隐忧犹存
对于我国手机制造业产能来说,“以外需带动内需”的观点不无道理,但如果考虑到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和我国经济所处阶段,未来出口形势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手机出口在今年2月份有所回暖。根据工信部近日发布的2009年1-2月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情况的数据显示,在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体低于全国增幅的形势下,手机出口额保持了较快增长,今年2月份达到26.1亿美元,同比增长4.3%。
尽管在金融危机中实现逆势增长,但手机出口企业仍面临缺乏核心技术、对外商投资企业依存度较高、海外市场开发难度较大等三大问题。因此专家建议,企业应加强对手机核心领域的开发,抓住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有利时机,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行业创新联盟,通过协作争取在关键技术和重大标准方面实现突破。
“墙内开花墙外香”
据了解,珠三角地区仍是我国电子产品进出口重镇。根据广州海关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至2月,广东出口手机2599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8.4%,占中国出口总量的41.1%,价值18.7亿美元,增长17.2%。其中,亚洲是手机出口的主要市场,共出口近3300万台,增长17.4%,占出口总量的近77%。其中对香港出口1700多万台,下降约7%;对韩国出口990万台,增长了近四倍。
从目前情况看来,尽管我国手机出口形势有所回暖,但也有专家认为,虽然我国手机出口在金融危机中实现逆势增长,但许多企业仍面临缺乏核心技术、对外商投资企业依存度较高、海外市场开发难度较大等三大问题。此外,中国国内市场上“山寨机”的泛滥对手机企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出口虽增隐忧仍存
近年来,国产手机包括很多山寨机在海外市场出口一直比较活跃。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产手机在近半年内出口业务屡屡受挫。不过从2月份开始,回暖的态势初步显露。目前,中兴、华为已经较为成功地布局海外新兴市场,另有酷派、康佳等国产品牌也在积极布局海外新兴市场,通过控制成本增强海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长虹的手机业务公司国虹通讯方面表示,中国手机出口大幅下滑之际,国虹通讯已将海外业务作为发展战略重点,并期望在2009年海外销售能够翻番。
然而出口回暖背后隐忧仍然存在。一方面,我国生产手机核准制的取消,虽然为手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公平竞争平台,但这将导致我国手机制造业的产能严重过剩,甚至有人认为国产手机很可能重蹈上个世纪90年代家电和摩托车行业低价竞争的局面。眼下,产能快速扩张,已经使国产手机出口走到价格战等恶性竞争的危险边缘。从目前情况看来,汇率浮动、成本上升以及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降低等种种不利因素使我国手机出口的所面临的挑战不断加大,而在此情况下手机出口如陷入价格竞争难有出路。
另一方面,与国外手机相比之下明显的价格优势,使国产手机在某些目标市场构成了对当地企业的威胁,引起了一些国家的高度警惕,并开始频繁运用专利费和反倾销等手段,这也对国产手机出口形成严峻威胁。可以看出,中国虽然身为全球较大的手机生产国,但核心元器件长期受制于人,而以征收专利费来弥补价格劣势,也成为了洋品牌打压中国手机的流行手段。
审慎考量“以外促内”
国务院4月15日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为拓展海外市场,“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创造条件,支持企业‘走出去’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建立境外营销网络”。
在此背景下,已有部分电子制造企业选择“逆市出海”。近段时间来,连续数月上演“自由落体式”下滑的外贸出口终于终于有所回暖。对于我国庞大的制造业产能来说,“以外需带动内需”的观点不无道理,但如果考虑到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和我国经济所处阶段,未来出口形势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更应保持一份警醒,全面理解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审慎考量对外贸易的效用。
根据分析,我国是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国家,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不仅是保增长、保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条件。出口与投资、消费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对其他两项的溢出效应非常大。贸易关系到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通过稳定外需可以增加劳动者收入,为扩大内需尤其是较终消费增强货币支付能力,也能增加投资机会。从“以外需带动内需”的逻辑出发,解决对外出口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境,有助于克服多年来国内制度弊端和政策盲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情况下,“以外需带动内需”并不意味着回归到当年中国经济指望外部需求的模式上。全球贸易正经历再平衡过程,中国产品出口的外部环境与两年前已截然不同,需求减少和贸易融资减少将导致贸易额进一步下降。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增加了中国企业产品出口的难度。
对于国产手机企业来说,假如过分依赖产品出口,一旦国际需求衰退,国内无法消化过剩产能,就会导致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甚至面临倒闭,不利于长期发展。另外,如果再次出现顺差过大情况,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继续积聚,央行购汇产生的流动性过剩和形形色色的资产泡沫就难以消除。
从根本上说,中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仍有赖于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国产手机品牌的技术革新能力、完善创新基础设施,实现产业升级和出口结构调整,较大程度减少因外部需求缩减带来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应完善社保体系,保证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较多转向内需,实现经济的均衡和可持续增长。
相关阅读:
- ...· Efinix® 全力驱动AI边缘计算,成功推出Trion™ T20 FPGA样品, 同时将产品扩展到二十万逻辑单元的T200 FPGA
- ...· 英飞凌亮相进博会,引领智慧新生活
- ...· 三电产品开发及测试研讨会北汽新能源专场成功举行
- ...· Manz亚智科技跨入半导体领域 为面板级扇出型封装提供化学湿制程、涂布及激光应用等生产设备解决方案
- ...· 中电瑞华BITRODE动力电池测试系统顺利交付北汽新能源
- ...· 中电瑞华FTF系列电池测试系统中标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中电瑞华大功率高压能源反馈式负载系统成功交付中电熊猫
- ...· 中电瑞华国际在电动汽车及关键部件测评研讨会上演绎先进测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