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电子应用网![登录] [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 网站地图 | 反馈 | 收藏
在应用中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
  • 应用
  • 专题
  • 产品
  • 新闻
  • 展会
  • 活动
  • 招聘
当前位置:电子应用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世界级工厂”为核电起舞

2009年07月22日10:51:14 本网站 我要评论(2)字号:T | T | T
关键字:数字 

    上海电气临港基地正成为数字化的世界级核装备制造基地

    如果你想了解当今“较现代化的工厂”,不妨去建成不久的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核电制造基地看一看:5万平方米的巨大厂房,足以容下一艘航母;承担着近百亿元产值生产任务的厂房里,安装着数百台国际先进设备,从起吊700吨的行车,到可加工数百吨重部件的精密数控车床;厂区外还有一个5000吨级的配套专用码头。

    这里生产的是核电站关键装备,在所有现代装备制造中,工艺难度较大、安全要求较高。上海电气重工集团副总裁朱根福告诉记者:在国家积极发展核电的政策指引下,上海电气已成为国内核电装备领域较具集成能力的制造基地,随着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新开工CPR1000、EPR等项目的落实,到目前为止,承接的核电装备订单已超过200亿元。其中,核岛主设备蒸汽发生器订单占国内50%份额,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为100%。

    广阔市场空间让“大象”起舞

    因为核电站的碳排放几乎为零,积极开发核电,可为我国现有能源供应结构注入更多“清洁因子”。中国核电发展提速,给上海装备制造产业的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

    去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不到总发电量的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200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的核电发展战略有了“质变”——从原来的“适度发展”调整为“积极发展”。《规划》发布后,我国新核准建设的核电项目是此前20多年的两倍还多;目前在建的核电站占世界在建项目的30%,去年新开工更占到世界的60%。

    2007年公布《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但据业界专家和相关人士透露,国家对现有规划进行调整只是时间问题。普遍认为,上述数字将加码到7300万千瓦。按此估算,未来十多年,中国对核电设备的投资约4000亿元,其中国内企业面对着至少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

    这是一片足以让“大象”起舞的广阔天地。但与“核”共舞,显然并不简单。

    核电站发电装备一般分为“常规岛”与“核岛”两部分。“常规岛”装备主要是汽轮机和汽轮发电机等,生产技术与燃煤电厂的设备类似。深藏于混凝土堡垒中的“核岛”装备是能量之源,主设备包括承载铀燃料棒、核反应控制棒和堆内构件的压力容器,传导裂变能量的蒸汽发生器、稳定系统压力的稳压器以及推动冷却水循环的主泵等。

    “核岛”中的受压容器壁厚达240毫米,容器较高达22米多,较重600多吨。要在如此庞大的家伙上钻孔、切削、装配、焊接,精度却要控制在百分之几毫米之内,必须拿出“绣花”的劲头,杜绝一切隐患,保证核电站40-60年使用寿命期内的安全运行。

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基地就是为此而生的。从2005年起,上海电气整合力量,捏紧拳头,在临港和闵行两个基地投资60亿元,打造世界级核装备制造基地。去年底,临港基地全面投入使用。目前,临港基地二期扩建也已启动,产能有望在未来几年再翻一番。

    “不强调处罚”凸显核安全文化

    临港基地的水平,从“数字工厂”建设就可见一斑。朱根福说:如果在过去,这种规模的厂房很容易造就一个数千人的大厂。而现在,这里全部的生产工人只有百多个。他说:“核电装备制造需要开发先进工艺,但对一线工人来说,实现先进工艺是靠设备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有力帮助。”

    除了可见可感的“硬实力”提升,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基地打造“世界级工厂”要应对的挑战,还有创建核安全文化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核电装备制造强调技术,但更强调全过程的严格管理和全员的质量文化。

    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等“四个凡事”的工作要求,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根据核电质量保证体系,每道工序都会面对至少三道监督;任何操作环节都必须有文件记录。难怪产品交运时,单质量文件就有数百本、上万页之多。

    实行如此严格的管理制度,却又强调和谐氛围:在新产品研制中,员工即使出现重大失误,只要不是责任心的原因,一般都不会被问责。“不强调处罚”是核安全文化创建的理念之一,因为它可避免掩盖差错,从而避免更大的隐患。“如果出错,我们必须首先在系统、流程、管理上找出问题的根源,明确改进措施,并举一反三。”朱根福告诉记者。

    尽管上海电气已经具备了一流的核电制造能力,但必须承认,产品设计依然是“短腿”,这制约着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核电设备国产化,必须要从单一的制造,向设计、制造、供货、服务的集成目标拓展。”朱根福透露,上海电气正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国际化合作,力争使“短腿”变长。

    在上海的较东端,临港基地迎候着每天的第一道曙光,也热切期待着迸发更耀眼的光亮。

 

网友评论:已有2条评论 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您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反馈意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本站动态 | 广告服务 | 欢迎投稿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c) 2008-2024 01ea.com.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应用网 京ICP备12009123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33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