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电子应用网![登录] [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 网站地图 | 反馈 | 收藏
在应用中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
  • 应用
  • 专题
  • 产品
  • 新闻
  • 展会
  • 活动
  • 招聘
当前位置:电子应用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ARM杨宇欣:不认为Intel在手机领域有威胁

2009年07月28日11:59:32 电子工程世界 我要评论(2)字号:T | T | T
关键字:应用 Intel 计算平台 

      众所周知,在智能手机领域,ARM架构的处理器可以说一统江湖。但未来,Intel也有可能通过MID的发展从而进军手机领域。未来手机处理芯片将会如何发展?ARM将如何应对?记者就此采访了ARM移动计算亚太区业务经理杨宇欣,其表示,目前Intel在智能手机领域对ARM不会产生威胁。


图片说明:ARM移动计算亚太区业务经理杨宇欣

      记者:请谈一下您理解的目前智能手机处理芯片市场情况?

      杨宇欣(以下简称杨):ARM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99%的市场份额,基本上所有的智能手机所使用的应用处理器都是基于ARM架构的。

      记者:您认为目前手机处理芯片所面临的挑战都有哪些?

      杨:现在手机处理芯片的供应商非常多,ARM作为其中通用的部分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计算能力,而芯片的其他部分就要靠芯片公司自己进行创新和差异化的设计开发了,这也是芯片公司现在面临的挑战,如何开发出合理性价比,差异化的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这既是技术上的挑战,也是商业上的挑战。

      记者:为了应对以上这些挑战,ARM如何去做?

      杨:ARM要做的就是为我们的芯片合作伙伴提供丰富的CPU选择,我们继续丰富我们的产品线,针对不同应用开发相应的产品,更好的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低成本,差异化。

      记者:在主频与带宽方面,ARM架构都不占优势,如何解决性能上的问题?

      杨:关于主频,它并不是芯片性能的绝对表述,ARM作为嵌入式的CPU,我们更注重的是芯片的工作效率,通俗点讲就是每兆Hz能干更多的事情,这样也可以保证较低的功耗,芯片频率越高,功耗会越大。不过现在基于ARM的芯片也已经有1GHz以及以上的产品发布。而带宽方面,我们在带宽上并没有什么劣势,基于ARM的芯片同样可以支持DDR2和未来的DDR3。随着A9的产品发布,市场上会出现更多的高性能ARM芯片,而性能的高低还是要看目标市场,目标用户和目标应用需要的性能,能满足用户需求,提供合理的性价比才是较重要的。

      记者:X86与ARM架构优劣不再阐述了,那么您觉得Intel在智能手机领域会对ARM产生多大威胁?都包括哪些?如果不大,那么什么将会是较大的威胁?

      杨:我不认为目前Intel在智能手机领域对ARM有什么可比性,因为他根本还没有进入到这个市场。

      记者:智能手机需要软硬件协同,对于ARM而言,如何协助操作系统商开发?又该如何辅助应用软件供应商开发?

      杨:ARM在搭建软件的生态环境中投入了很多力量,本身ARM有一个庞大的合作伙伴联盟,我们有超过600家的合作伙伴注册成为联盟的一员。我们首先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开放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让他们的产品能够更好的发挥硬件的特性,同时在ARM上更好的开发差异化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在产业链上提供帮助,让他们能跟我们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以此来实现一个良性循环,让ARM架构上的产品和方案更加成熟,更加多样化。

      记者:您如何看待未来移动设备的融合趋势?ARM能做些什么?

      杨:对未来融合的移动终端,用户并不会太在意底层的平台,他们更在意的是用户体验,平台上的内容和应用。基于ARM的平台已经给上亿的手机用户带来了非常好的移动体验,我们还会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吧这种体验带到更多的终端上去。ARM现在移动计算平台可以带来完全的互联网体验,超过一天的待机时间,低成本的终端产品。

      ARM正在做的是整合整个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来推出更多创新性的产品,我们与芯片公司合作推出硬件平台,与操作系统公司合作在ARM上提供更多更好的操作系统支持,与浏览器和互联网插件公司合作在ARM上提供完全的互联网体验,与应用软件厂商合作在ARM的平台上开发更多的应用。

网友评论:已有2条评论 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您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反馈意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本站动态 | 广告服务 | 欢迎投稿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c) 2008-2025 01ea.com.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应用网 京ICP备12009123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33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