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电子应用网![登录] [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 网站地图 | 反馈 | 收藏
在应用中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
  • 应用
  • 专题
  • 产品
  • 新闻
  • 展会
  • 活动
  • 招聘
当前位置:电子应用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光伏扩产幻象:中国企业等待内需

2009年08月24日10:37:18 本网站 我要评论(2)字号:T | T | T
关键字:电力 

    “第三季度是欧美光伏市场传统的安装旺季,依照我们的判断,公司第三季度的出货量要比第二度增长50%以上。”8月21日,无锡尚德(NYSE:STP)新闻发言人罗毅对本报记者称,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第二季度,由于欧美光伏市场的回暖,尚德的发货量增长了53%。

  基于欧美市场回暖的预期及国内此前出台的多项利好政策,国内的几大光伏企业,如英利(NYSE:YGE)、CSI阿特斯((NASDAQ:CSIQ)都已宣布了雄心勃勃的扩产计划。以CSI阿特斯为例,该公司称,其电池组件产能将由之前的620兆瓦提升到800兆瓦,扩产将于8月完成。

  不过,中国光伏企业的复产、扩产,更多的是由于季节因素的推动。全球光伏市场的回暖,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启动,仍需时日。

  虽然中国陆续出台了“太阳能屋顶”和“金太阳”计划,但中国光伏企业的主要市场取向并没有改变:欧美仍是主要的销售市场,国内市场仍需要等到政策工作的细化及大量项目的获批。

  罗毅称,在国内,尚德目前主要采取“战略性试探”策略,其主要市场还是国际。“对尚德来说,国内市场估计今年可上升至5%,国际市场仍将占据95%。”

  而在国际市场,中国光伏企业的唯一的利器,仍是“低成本”。

扩产幻象

  太阳能电池产量占据全国70%的江苏,似乎已经感受到市场夏天的暖意。

  “大厂生产线已经开始满负荷运转,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开始或完成扩产。”江苏省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魏启东对本报记者称。

  基于第三季度光伏市场大幅增长的预期,国内光伏企业纷纷重拾曾因金融危机而搁置的扩产计划。

  其中,英利集团在7月扩产200兆瓦后,年产能已达到600兆瓦,其同时计划在现有600兆瓦的基础上,投资60亿元新建800兆瓦光伏电池项目,将产能提高到1400兆瓦。

  在新一轮的扩产之后,国内主要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商的产能或目标产能,预计将达到4770兆瓦左右。“基本上,我了解到的这些企业,包括一些没有公告的企业,都有类似的扩产计划。”长城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周涛说。

  企业的扩产来源于订单的增多。以6月份为例,天合光能在该月就需向Enfinity 公司供应大约15兆瓦的光伏组件;中电电气得到意大利Renergies公司一纸合约,将在未来6年中向Renergies供应总计53兆瓦的电池片;英利则当月也得到Recurrent Energy的合约,将在未来3年内向该公司提供2至20兆瓦。

  多家企业皆已公布了第三季度或下半年的销售计划。英利预计,三季度发货量环比将上升80%,但全年发货量仍保持在450兆瓦至500兆瓦的水平;中电电气上半年完成销售11.73兆瓦,下半年的销售目标是30兆瓦。

季节性反弹

  不过,导致光伏企业出货量增加的,更多的还是季节因素,光伏市场的真正回暖仍是一个幻象。

  CSI 阿特斯市场部经理张含冰坦言,目前,国内太阳能市场还是集中在欧洲,气候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大,故此对销量形成影响。以CSI阿特斯为例,“按照常理,第一季度是整年的低谷,大约占公司全年销售的10%,第二季度占20%,第三季度40%,比例较大,第四季度则回落到30%。”

  罗毅承认,尚德目前仍有差不多2.7亿美元的库存,加上先前产能为1000兆瓦,现时产能及库存已经可以满足市场需要,因此没有扩产计划。“像我们2008年的销售量为495兆瓦,但今年预计可以达到600兆瓦。”

  而一位光伏企业高管则向本报记者指出,组件及系统企业是本轮扩产的主体,也是进军欧美市场的主力,“像多晶硅产商、电池企业,则由于先前产能较大,所以一般是以复产为主,只是把先前减产的量给拾回来”。

  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中国光伏企业依赖的仍是低价策略。

  上述光伏业内高管对本报记者称,先前国外企业原料(多晶硅)价格有优势,而劣势则在于人力成本,中国光伏企业则相反。

  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目前,多晶硅已从200-300美元/公斤的高价跌至60美元/公斤左右。“这就导致国外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在相同的品质下,中国企业可以做到欧洲企业无法做到的低价。在欧美市场,中国企业占据的市场比例正越来越高。”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光伏上市公司的组件价格约为2.5美元/瓦,而英利的价格甚至低至1.65美元/瓦至1.7美元/瓦,而国际厂商的价格一般为3美元/瓦至3.3美元/瓦。

等待内需

  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内需的真正启动,才意味着产业的真正回暖。但这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1.78G瓦,占全球总量的26%。但2008年,中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仅为40兆瓦,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仅为0.73%。

  在国家先后出台“太阳能屋顶”及“金太阳”计划之后,《新能源发展规划》初稿目前已然出台,在中长期目标中,光伏产业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将上调至2000兆瓦,是目前的10倍。

  不过,周涛指出,由于前期国内市场基数较低,加之后续配套政策的出台及具体工作的实施需要一段时间,故很难期望国内市场短期有一个暴发性成长,“国内市场的高速成长需要在2-3年之后方能呈现”。

  以无锡尚德为例,其此前对全年发货量的预期为600-700兆瓦,但目前已调低至600兆瓦,其主要原因是,取消了60兆瓦薄膜电池发货计划,以及中国市场需求低于预期。

  “二季度,尚德50%的市场在德国,28%在欧洲其它的国家,美国是8%,日本5%。”罗毅预测,2009年,尚德国内的销量虽较去年会有所增长,但仍将仅占5%的比例。

  而据英利下半年已确认订单和销售合同情况判断,整个欧洲发货量仍占英利总产量的85%以上。“下半年,国内光伏组件的发货量占比仍将小于5%。”英利CFO李宗伟称。

  罗毅表示,无锡尚德正在期待国内市场潜能的释放,目前,该公司有200多人负责国内市场的开拓工作,今年计划做30-40兆瓦,虽然不大,但相较去年的10兆瓦已有3-4倍的成长。“预计到2010年,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货量可能翻番。”

  不过,期待中国市场的,还有国外光伏巨头。它们已在中国市场加速布局。

  2009 年6月,沙特阿拉伯巴格山集团在温州投资了5.3亿元的太阳能项目;6月22日,美国新能源技术公司与江苏签订协议,将在该省响水县建设一条生产线 1000吨/年的多晶硅生产线,三年内建成7000吨多晶硅;6月16日,西班牙维拉米尔集团同样将总投资为8.2亿欧元的硅产业项目放在四川甘孜州。

  “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目的,一方面是看好中国光伏市场的成长,另一方面也是产业转移的需要,即在多晶硅成本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前述光伏企业高管对本报记者说。

相关阅读:

    没有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已有2条评论 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您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反馈意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本站动态 | 广告服务 | 欢迎投稿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c) 2008-2024 01ea.com.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应用网 京ICP备12009123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33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