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电子应用网![登录] [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 网站地图 | 反馈 | 收藏
在应用中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
  • 应用
  • 专题
  • 产品
  • 新闻
  • 展会
  • 活动
  • 招聘
当前位置:电子应用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废旧手机成增长较快电子垃圾

2010年02月26日09:49:37 本网站 我要评论(2)字号:T | T | T
关键字:3G 通信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炉报告指出,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今后10年内电子垃圾将急剧增长,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对此有通信业专家指出,目前废旧手机已成为增长较快的电子垃圾,而国内电子垃圾处理远未产业化,散兵游勇式的电子垃圾回收亟待规范化、产业化。

    手机成增长较快电子垃圾

    业内人士指出,手机以及相关配件无疑将成为国内增长较快的“电子垃圾”。中国是世界上较庞大的手机生产和使用国度。到目前为止,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突破7亿大关。据统计,2009年我国手机产量达到6亿部,山寨机出货量亦史无前例地达到了1.45亿部。

    据业界统计,目前国内用户大概一年半左右就更换一次手机。而国内电信业正经历从2G到3G的升级换代,因此对手机的更换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3G竞争日趋白热化,运营商为推广3G业务纷纷通过预存话费送手机,入网送手机等方式鼓励用户将2G手机更换为3G手机,这无疑将带来更多的废弃手机。

    而根据国家规划,小灵通将在未来若干年内逐步退市,让出频率发展3G通信。由于小灵通终端与其它移动通讯网络无法兼容,这意味着届时国内超过5000万台小灵通将一下子成为电子垃圾。

    废旧手机“提金”污染环境

    根据联合国报告,一部手机里的铜、钴、银和金等金属占其重量的23%。据业内人士介绍,从手机等电子垃圾的线路板可提取各种贵重金属。在1吨废旧手机线路板卡中可以分离出约130公斤铜、2公斤银、0.4公斤黄金和80克钯。

    由于回收成本较低,门槛低,废旧手机成为不少小型垃圾厂提炼金属的重要途径。一旦这些废旧手机落到非正规电子垃圾处理工厂,则很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根据联合国报告,中国大部分电子垃圾处理均由个体回收者实施,并以简易焚烧回收装置处理,“只能回收少量的金属,却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报告认为,中国的垃圾处理厂焚烧电子设备,并从中获得金等贵金属,这一焚烧或提炼过程会释放出对环境有害的有毒烟雾——含铅、水银和砷。更麻烦的是,甚至有不少商家冒着违法的风险专门从欧美进口废旧手机等电子垃圾去“提金”。

    建议以旧换新成环保政策

    有联合国官员表示:“中国亟需设立大规模高效率的电子垃圾回收设备,通过正规、受监管的流程回收并处理电子垃圾。”

    不过,废旧手机等电子垃圾的回收之路依旧漫长。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尚缺乏完善的废旧手机回收流程。尽管不时有运营商、手机商推出手机环保计划,在营业厅或销售店设置废弃手机回收箱,回收废弃手机、电池、充电器以及其他附件以再利用。但由于这些活动回收手机大都不支付任何费用,在目前市民环保意识不高的情况下,大都沦为宣传环保理念的噱头,难以真正实现循环利用。很显然,业界推出的回收渠道,与一天比一天高涨的手机消费潮并不成正比。

    有业内专家认为,目前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电均可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加速更新换代,但更新换代更快的手机、手机配件、MP3等电子产品,其回收则缺乏相关国家政策支持,“以旧换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国家完全可以从环保立场出发,建立完善的废旧手机回收政策,推动废旧手机循环利用”。

    市民废弃手机多放家中

    日前记者随机调查了身边约20位接受过大学本科或以上教育的市民,超过一半人表示会将用过的手机“闲置家中”。其中一位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他购买的手机通常价格超过2000元,但2年后,这台手机如果拿到二手市场销售,价格连20元都不到,“价格太低难以接受”。另一位市民则表示,他手头一台废弃小灵通拿到二手市场销售,对方仅开出“5元”的超低价,他只好将其留在家中。

    一位熟悉二手手机市场销售行情的人士告诉记者,在二手市场上国际大品牌手机相对“保值”,这些手机品牌认可度高,可以经过翻新在偏远农村地区重新销售。而国产低端手机、山寨手机、小灵通,市场认可度低,难以重复销售,相当一部分被以超低价回购用以提炼金属。

相关阅读:

    没有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已有2条评论 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您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反馈意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本站动态 | 广告服务 | 欢迎投稿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c) 2008-2024 01ea.com.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应用网 京ICP备12009123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33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