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RFID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现状
我国RFID产业发展现状
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我国在RFID产业上的发展还较为落后。目前,我国RFID企业总数虽然超过100家,但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超高频RFID方面。从包括芯片、天线、标签和读写器等硬件产品来看,低高频RFID技术门槛较低,国内发展较早,技术较为成熟,产品应用广泛,目前处于完全竞争状况;超高频RFID技术门槛较高,国内发展较晚,技术相对欠缺,从事超高频RFID产品生产的企业很少,更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
仅以RFID芯片为例,RFID芯片在RFID的产品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成本占到整个标签的三分之一左右。对于广泛用于各种智能卡的低频和高频频段的芯片而言,以复旦微电子、上海华虹、清华同方等为代表的中国集成电路厂商已经攻克了相关技术,打破了国外厂商的统治地位。但在UHF频段,RFID芯片设计面临巨大困难:(1)苛刻的功耗限制;(2)片上天线技术;(3)后续封装问题;(4)与天线的适配技术。目前,国内UHF频段RFID芯片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
产业政策支持助推我国RFID产业未来高速成长
射频识别(RFID)产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将“智能信息处理和物与物通信网络技术”确定为我国需要重点突破的核心技术,其发展目标包括“重视RFID、传感器网络等物与物通信网络技术的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推广RFID、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全社会的应用,形成一大批有示范效应的应用范例,为无处不在、人与物共享的网络应用奠定基础。”信息产业部将RFID工程列入“十一五”期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六大专项工程,在商贸、海关、民航、铁路、公路、水运、邮政、钢铁、石化、汽车、建材、农业、金融、税收等领域推广应用RFID技术和基于RFID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006年,由科技部、发改委、商务部、信产部等15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为我国在RFID技术与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我国RFID产业发展将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培育期(2006年至2008年)在产业化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典型行业示范应用,初步形成RFID产业链及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第二阶段:成长期(2008年至2012年)扩展RFID应用领域,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推动规模化市场形成,促进RFID产业持续发展。
第三阶段:成熟期(2012年以后)整合产业链,适应新一代技术的发展,辐射多个应用领域,提高RFID应用的效率和效益。
目前,我国正处于RFID行业发展的成长期,RFID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这一过程中,业内优势企业将以更高的速度成长,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机会。
相关阅读:
- ...· Efinix® 全力驱动AI边缘计算,成功推出Trion™ T20 FPGA样品, 同时将产品扩展到二十万逻辑单元的T200 FPGA
- ...· 英飞凌亮相进博会,引领智慧新生活
- ...· 三电产品开发及测试研讨会北汽新能源专场成功举行
- ...· Manz亚智科技跨入半导体领域 为面板级扇出型封装提供化学湿制程、涂布及激光应用等生产设备解决方案
- ...· 中电瑞华BITRODE动力电池测试系统顺利交付北汽新能源
- ...· 中电瑞华FTF系列电池测试系统中标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中电瑞华大功率高压能源反馈式负载系统成功交付中电熊猫
- ...· 中电瑞华国际在电动汽车及关键部件测评研讨会上演绎先进测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