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电子应用网![登录] [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 网站地图 | 反馈 | 收藏
在应用中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
  • 应用
  • 专题
  • 产品
  • 新闻
  • 展会
  • 活动
  • 招聘
当前位置:电子应用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改善电池管理应用的精确测量和温度稳定性

2010年09月30日13:12:23 本网站 我要评论(2)字号:T | T | T
关键字:应用 

——爱特梅尔公司产品市场总监Odd Jostein Svendsli便携式应用充电电池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单位体积/重量的能量密度高、电压高、自放电率低,以及无记忆效应等优势,目前已逐渐成为使用充电电池的便携应用产品的首选技术。厂商在电池管理方面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为此我们采访了爱特梅尔公司产品市场总监Odd Jostein Svendsli,请他谈了便携式应用充电电池技术方面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设计挑战在于确保电能效率,又不影响安全性

对电池组来说,设计挑战在于确保用户可以使用全部电能,而不会影响安全性。要达到这个目标,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测量精度,并确保充电/放电部分的损耗尽可能的小。爱特梅尔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偏移非常小的很稳定的库仑计 (coloumb counter),使用很小的感测电阻器,以及高效的高侧N沟道FET驱动器,确保在安全FET中的电能容量损失较小。在选择锂离子电池时,必须进行正确的管理,以实现安全工作,并获得每循环周期较高容量和较长寿命,而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加入电池管理单元(BMU)。

要实现安全工作,BMU就必须能够确保电池单元在电压、温度和电流方面经常处于其生产规格之内。这意味着在设计电池管理系统时,必须能够考虑到较坏条件。以充电端电压为例,标准笔记本电池的建议单元电压为4.25V以下。为保持单元电压不超过规限,一般都会建议先取得BMU中的电压测量标准偏差,并用充电端电压减去4倍的标准偏差值。

无论是在电池、电池组或设备层面上,锂离子电池组都具有很多的安全机制。所有这些安全机制都具有各自的安全裕量,由于这些裕量必需很高以补偿较差情形下的运作性能,这将会减小电池每次放电循环的总体电量。爱特梅尔专注于消除这些较差的情形,因此我们能够减小安全裕量,而不会给安全性带来任何影响,这样就可以提升所有应用的电能和电池使用寿命。

 

充分考虑温度漂移

电池工作温度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很大,如果电池发热,当时的可用电量将会增加,然而,电量的增加是短暂的,电池的老化效应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大大加快。由于难以在电池内部做工作来改善温度曲线,所以终端设备制造商必需将电池放置在远离高温环境的位置,以确保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电池管理器件的温度偏移是确保系统安全性的较大问题之一,鉴于电池管理器件使用的参考电压的特性,电压测量的精度会受到温度偏移的影响,因而安全裕量必需增加以确保安全运作。爱特梅尔使用一种专利方法以消除这种温度偏移,从而确保在温度变化时实现安全运作,减小安全裕量。

 

温度漂移的正确测量

在固定温度下获得良好的测量精度并不困难,若在装配电池组时已对BMU进行了校准的话便更容易。但实际情况中,电池组通常都会经受各种温度变化,所以温度偏移是区分真正高性能BMU和性能一般的普通BMU的关键参数。

此外,要精确测量电荷流,还要考虑到众多其它参数,以尽可能地减小感测电阻上的电压降。校准后的ADC偏移量、ADC零点漂移、ADC增益漂移、基准电压漂移和时基漂移,都对精度有着重大影响。对于小电流来说,与偏移量有关的参数较重要;而在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增益误差、基准电压和时基则开始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为了在各种温度变化下获得更好的性能,爱特梅尔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基准电压校准方法,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基准电压校准机制,用以调节带隙基准源的温度系数。这个校准步骤将调节曲率的形状和位置,并显著改善随温度变化的稳定性,在-20 –至85°C温度范围内的较大变化是0.5%。因此,只要利用成本非常低的测试设备便可以获得精度极高的结果。通过这种方法,爱特梅尔便能够以极低的额外测试成本来提供业界领先的性能。

高测量精度要对较大限度地使用电池每次充电后的能量,延长电池组的寿命,同时又不牺牲电池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避免增加校准成本,必须尽可能提高BMU的固有精度。此外,通过能够充分利用MCU板上资源的灵活新颖的校准技术,便可以较小成本实现良好的基准,消除温度的影响。

www.atmel.com

 

网友评论:已有2条评论 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您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反馈意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本站动态 | 广告服务 | 欢迎投稿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c) 2008-2025 01ea.com.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应用网 京ICP备12009123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33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