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电子应用网![登录] [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 网站地图 | 反馈 | 收藏
在应用中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
  • 应用
  • 专题
  • 产品
  • 新闻
  • 展会
  • 活动
  • 招聘
当前位置:中国电子应用网 > 技术应用 > 正文

3GPP长期演进中的预编码和空间多路复用 MIMO 技术

2009年09月04日13:05:39 本网站 我要评论(2)字号:T | T | T
关键字:3G 应用 数字 

作者应用工程师 Randall T. Becker

多路输入多路输出(MIMO)技术通过频谱效率的改进可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1,2]。MIMO 系统的性能与接收到的信干噪比(SINR)及多路径信道和天线配置的相关属性直接相关[3]。无线信道可使某些 MIMO 接收天线端的 SINR 降低,但通过在发射机端使用波束赋形,还是能够提高系统性能。虽然波束赋形与波束控制经常一起使用,但明白二者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波束赋形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波束控制是改变辐射主波瓣的方向。波束赋形非常适用于 MIMO 应用。3GPP 长期演进(LTE)标准[4]包括几种发射波束赋形技术,可在各种信道条件下优化系统性能。其中一种就是预编码技术,它可以提高和/或均衡通过多个接收机天线接收到的 SINR。

MIMO 和预编码

图 1a 显示了标准 2x2 MIMO 空间多路复用图。假设无线信道将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提供 4 个独立连接。每个信道连接(图中以箭头来表示)均代表所有传输路径的一个独特组合,其中包括直接视距(LOS)路径(如果存在),以及由于周围环境的反射、散射和衍射而生成的无数多路径。根据得出的信道条件,如果任何一条接收天线的 SINR 太慢,MIMO 系统则可能无法恢复发射的数据流(层)。如图 1b 所示,在了解当前信道条件后,发射机通过添加预编码,能够在传输之前有效地结合各层,达到通过多个接收天线均衡信号接收的目的。预编码方案是专门针对空间多路复用和发射分集应用而设计的[4]。本文将探讨空间多路复用 MIMO 系统中的预编码。

1. 简化方框图显示了(a)未采用预编码的 MIMO 与(b)采用预编码的 MIMO 之间的差别

 

预编码以发射波束赋形的概念为基础,该概念支持多个波束同时在 MIMO 系统中进行传输。LTE 标准定义了一组复杂的加权矩阵,以便使用高达 4x4 的天线配置在传输之前对各层进行组合[4]。对于 2x2 的配置来说,将加权矩阵 W 乘以输入层,就能得出将要发射的预编码信号。

此处,x(q)(i) 是预编码(q=0, 1)之前的输入层,y(q)(i) 是应用于每个发射天线的预编码信号。这个较简单的预编码矩阵将每一层映射到专门用于发射那一层的单一天线上,而不需要与其他天线进行任何耦合。在这种情况下,由码簿索引 0 定义的加权矩阵将变为:

得出以下发射数据:

由码簿索引 1 定义的第二个预编码矩阵提供两个输入层相加和相减的线性组合。码簿 1 的加权矩阵为:

得出以下发射数据:

该码簿选择功能允许每个信号层的一部分通过每个天线进行发射,并根据信道条件,在试图改进和均衡每个 MIMO 接收机的 SINR 时,提供一定的灵活性。

LTE 标准针对预编码空间多路复用传输为两个发射天线配置提供了 4 个码簿矩阵,为四个发射天线系统提供了 16 个码簿矩阵。要想恰当地选择较佳的预编码矩阵,就必须要了解发射机当前的信道条件。信道条件由创建闭环系统的 MIMO 接收机的反馈提供。对于 LTE 预编码的下行链路传输,移动终端或用户设备(UE)将测量信道特征,并确定预编码矩阵索引(PMI)、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和/或排名索引(RI)。该信息将发送到基站(eNB),由基站来修改预编码码簿选择,从而提高整体系统性能。由于信道条件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快速改变,因此系统在关闭反馈环路时避免过分延迟是非常重要的。减少信令开销和相关反馈延迟可通过限制码簿选择数量来实现。不幸的是,减少码簿数量也会限制可调整的预编码数量,进而降低预编码的效力。

LTE 系统设计要求对系统性能、预编码选件和反馈限制的平衡非常精通。一个灵活的测量系统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在各种仿真信道条件(包括噪声、干扰和天线/信道相关)下对预编码进行深入分析。

预编码测量实例

在各种信道条件下检测预编码和 MIMO 的工作性能时,需要有各种必要的测量工具。图 2 显示了典型的 2x2 MIMO 测量设置,它由无线信道仿真器、信号源和信号分析仪组成。信道仿真器(例如 Agilent N5106 PXB 接收机测试仪)用于创建真实的多信道、多路径环境(包括天线和空间相关的影响)[3]。某些商用仿真器具有内置基带发生器,通过在软件工具(例如 Agilent Signal Studio、Agilent ADS 和 Agilent SystemVue) 中开发的标准模型或定制模型,可生成复杂的波形。信道仿真器输出复杂的基带波形,代表预编码 MIMO 信号已被多路径、噪声和/或干扰所修改。之后,这些基带波形将使用许多射频矢量信号发生器提供的模拟同相(I)和正交相位(Q)输入,调制到射频载波上。基带数据也可通过信号发生器(例如 Agilent MXG 系列)的数字 I 和 Q 输入调制到射频载波上。这是首选方案,因为这种方案可提供较佳性能,并且能够执行系统的自动功率校准。在图 2 所示的测量系统中,两个射频信号发生器就是双信道 MIMO 接收机的输入。请注意,使用多个信号发生器仿真 MIMO 系统时,虽然不要求对设备进行锁相,但在测试过程中,各个发生器之间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相位关系,这是十分重要的。术语“锁相”通常被称为“相位相干性”,它表示在特定载波频率上工作的两个或多个信号发生器的射频输出间的固定相位关系。由于每个数据层的信号在进行传输之前都要根据已知的信道条件添加一个矢量,因此正确的相位关系对预编码操作十分重要。如果用来仿真多个发射机的信号发生器有一个未知和/或随时间变化的相位关系,接收到的信号就可能出现不希望的相位偏置,从而导致一个或多个恢复数据流的性能降低。本文在后面将会提供一个实例,说明信号发生器相位偏置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在使用两个现代射频信号源(例如 Agilent MXG 信号发生器)的测试系统中,两台发生器将通过共享一台发生器的未调制的本地振荡器(LO)来保持相位相干性(参见图 2)。在某些具有多个射频信号发生器(例如 4x4 和 2x4 配置)的测试系统中,推荐使用单独的射频信号发生器作为主本地振荡器,以便为信号发生器的本地振荡器输入提供足够的驱动电平。

在图 2 所示的测量实例中,双信道 MIMO 接收机使用两台矢量信号分析仪(VSA)来配置,例如装有Agilent 89600 VSA 软件的 Agilent MXA 信号分析仪。通过电缆将两台信号发生器直接连接到 MIMO 接收机的输入端,可以使用类似配置测试实际 2x2 MIMO 接收机系统的性能。在本例中,信道仿真器引入了可能在实际环境中出现的多路径和信道减损。在测试 MIMO 发射机或 eNB 时,发射机可以直接连接到信号分析仪上。根据测试设备上的测量端口总数,可有多种将 MIMO 发射机连接到信号分析仪的可能配置。例如,通过使用功率组合器将 MIMO 发射机的多个信号添加到分析仪的通用端口,可以使用单路输入分析仪进行 MIMO 极限测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发射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在频率和/或时间上成正交关系,每个传输天线端口的单个参考信号都可通过单路输入分析仪来分析 EVM 特征和定时误差。当使用两个单路输入分析仪进行测试时,双信道 MIMO 发射机可以直接使用电缆连接到分析仪。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在码字采用预编码而导致每层都包含一些独立码字组合的情况下,分析仪也能恢复每个码字的独立数据。这种配置对于评测传播信道(将会发生信道的交叉串扰和交叉耦合)的影响也非常有用。

2. 使用 N5106A PXB MIMO 接收机测试仪、N5182A MXG 矢量信号发生器和 N9020A MXA 信号分析仪演示,在各种多路径和信道条件下表征 LTE 预编码性能的测量设置。

使用 LTE 预编码实现潜在系统改进的测量实例现在将通过上面介绍的基本 2x2 MIMO 系统来演示。信道仿真器经过配置可生成一个“静态”的多路径信道,从而造成一个接收信号具有高 SINR,另一个接收机信号具有低 SINR。图3 显示了采用(下图)和未采用(上图)预编码的双信道 MIMO 信号进行恢复后所测得的星座图。对于未采用预编码的测量(参考了 LTE 标准中的码簿索引 0),数据层直接映射到两个发射天线,并通过仿真的多路径信道进行发射,这就使接收到的第一个信号 rx0 具有相对较高的 SINR,而接收到的第二个信号 rx1,则受到了严重的衰减,具有很低的 SINR。第二个信号的质量及这两个信号间巨大的 SINR 差别使正确解码这个两信道 MIMO 信号变得非常困难。在本例中,当使用预编码时,通过码簿索引 1,较差的信道条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为预编码将试图均衡在每个接收机上测得的 SINR。从这个测量实例的结果可以看出,较差质量的信号 rx1 的 SINR 得到了改进,另一个信号 rx0 的 SINR 虽然有所降低,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对两个接收信道进行适当地均衡,MIMO 接收机能够轻松恢复正交发射信号。 

3. 使用 89600 系列矢量信号分析软件,在采用和未采用预编码的情况下测得的星座图。[6]

前面已经提到,射频信号发生器之间的相位相干性对于正确解调独立的数据层非常重要。当已选择好预编码索引(index)来均衡接收机性能时,我们假设信

相关阅读:

    没有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已有2条评论 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您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反馈意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本站动态 | 广告服务 | 欢迎投稿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c) 2008-2024 01ea.com.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应用网 京ICP备12009123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33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