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电子应用网![登录] [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 网站地图 | 反馈 | 收藏
在应用中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
  • 应用
  • 专题
  • 产品
  • 新闻
  • 展会
  • 活动
  • 招聘
当前位置:电子应用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物联网安全需要全球联手来保护

2018年06月29日17:00:06 本网站 我要评论(2)字号:T | T | T
关键字:数字 计算机 

互联网协会在MWC上海呼吁各方携手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日前,在2018年世界移动大会(MWC)上海,致力于推广互联网的开放发展、变革和使用的全球性的非营利性组织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提出,物联网安全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方向并为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基础,呼吁提升业界对使用物联网(IoT)连接设备的固有安全性风险的意识,鼓励中国制造商采用安全设计security by design),并且根据国际认可的标准和较佳实践为其产品构建安全性。互联网协会欧洲区董事总经理Frédéric Donck(右)和互联网协会亚太地区区域总监Rajnesh Singh(左)与媒体进行了相关问题的交流。

 

挑战与日俱增

Frédéric Donck首先介绍了物联网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目前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不安全消费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使得互联网及其用户面临越来越大的网络威胁风险。预计联接至物联网(IoT)的设备和系统数量将于2020年达到204亿个——超过全球人口的2.5倍。安全性较差的IoT设备和服务可能成为网络攻击的入口点,危害敏感数据并威胁个人用户的安全。

他说,风险无处不在,如开锁、开摄像头、关闭关键系统和盗取个人财物,甚至可能对个人或家人的安全造成威胁;大规模的物联网攻击已使多家知名互联网服务企业的全球访问陷入长达数小时的瘫痪,例如2016年的Mirai僵尸网络事件。

 

 

Frédéric Donck认为,新设备会有新漏洞,与传统的计算系统相比,很多物联网设备的特质给安全问题带来了独特的新挑战。虽然一个互联的世界可以提供便捷、高效和洞察的美好前景,但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共同承担风险的平台。如今很多物联网设备都涌向了市场,却很少考虑到基本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物联网需要信任设计,以保护智能家庭设备与服务的安全与隐私。然而,由于联接的设备数量越来越多,隐私和安全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大多数消费者甚至不了解这一情况。

他强调,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开发商和用户均有责任确保不使他人和互联网本身受到潜在威胁。我们需要通过一个共同的方式,来应对各个方面的安全挑战。

 

 

如何应对挑战

Frédéric Donck解释说,目前,加强消费类IoT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的工作还有待提高。他在MWC上海极力敦促消费类IoT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在其设备和服务的生产中采用IoT安全性和隐私准则,这将保护用户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网络风险威胁。

 

 

他说,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广大用户来说,安全需求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十三五规划所概述的内容,政府鼓励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由国内消费驱动,以创新为核心,采用高端数字化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国际化竞争。物联网及工业物联网(IIoT)将会帮助中国进行技术基础的转变。业界迫切需要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认可标准和协议的发展。

他指出,互联网协会的IoT信任框架展示了前进的方向,采用基于行业和政策制定者意见的共识驱动流程。这个框架是由拥有100多名参与者的多利益相关方工作组开发的,其咨询流程有别于其它的IoT相关框架。

Frédéric Donck较后表示,物联网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首先要建立消费者安全意识和影响,让希望消费者了解物联网产品和服务的个人安全风险,消费者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担忧并推动对物联网产品安全性和隐私性的需求。还要与政策制定方合作,希望政策制定方打造一个支持物联网产品和服务高安全性和隐私性的政策环境,利用明智的法规来加强信任,实现创新。生态链的所有部分都应参与进来,与提供物联网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建立合作,共同采用《在线信任联盟物联网信任框架》,宣传关于消费性物联网产品和服务的隐私和安全风险;鼓励政策制定方支持提高物联网产品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与政策制定方、技术专家和消费者组织合作,通过多方共同协调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努力打造一个同时满足企业和用户安全的网络空间。

 

www.internetsociety.org

 

网友评论:已有2条评论 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您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反馈意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本站动态 | 广告服务 | 欢迎投稿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c) 2008-2025 01ea.com.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应用网 京ICP备12009123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3345号